赵凌逸:黄金投资博弈之战中,你是胆小鬼还是亡命徒 现货市场是博弈的市场,在这里是胆小鬼和亡命徒相互争斗的地方,在某个时间段里面交易者是胆小鬼,所以他止损了,因为那只是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会要了自己的命.而在另一个时间段里面,交易者成了亡命徒,他们在疯狂的杀戮自己的对手,那些不想做胆小鬼的对手,一直把它们的资金和心理摧残到永远都无法恢复为止。在这种残酷的打击中,亡命徒获得了市场给他的冒险的巨额利润,那些在残酷的打击中主动提前止损的失败者,则通过胆小鬼策略保住了自己可以重来的机会。虽然承认自己失败了,但是却获得了可贵的生命。只有那些死不认输的投机者,和在正确的时候不敢于亡命的投机者,最终都被市场残酷的猎杀了。现货市场是战场,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亡命徒策略和胆小鬼策略,必将失败。本文将对这个策略进行思考,并力图做到有效地和现货市场投机做到完美结合。 胆小鬼游戏是博弈论中“经典”问题之一。它的大意是这样的: 两个争强好胜的不良少年,为了制服对方,玩起了一种危险的游戏:他们各驾驶一辆车,开足马力向对方撞去…… 在死亡越来越近的情况下,如果其中一个坚持不住,转弯躲避,就成了“胆小鬼”,在对方面前输了面子;谁毫不避让,就被视为英雄。如果双方都不让路,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但是如果双方都退避让路,他们虽然都安然无恙,但却都成了“胆小鬼”。 显然这是不计后果的危险行动。与很多博弈论的经典游戏一样,这个游戏中的人物看上去有点“不正常”,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博弈论总是拿一些行为举止异常的人来说事的?但是没有办法,只有典型人物或者说更容易走极端的人才更容易说明问题。 实际上这种胆小鬼游戏的博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我们在不断的选择各种角色策略。最着名的案例就是上个世纪中叶的美苏古巴导弹危机。而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谈生意价格的时候,当无法谈拢时,买主可以采取抽身离去的姿态----其实这就是“胆小鬼策略”,如果卖方想达成交易的话,价格就会在胆小鬼行动下引导卖方也采取胆小鬼策略,达成交易。但是如果对方是亡命徒策略,自然生意就不可能完成。当然我们在这里把这个游戏介入进来,不是为了给大家讲日常生活怎么采用这种策略,而是要和现货交易实际联系起来。看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取什么策略,才能最终在市场中获得大的利益。 现货交易本质上就是竞价交易,当我们在获得有利头寸的时候理智的交易者会一直坚持头寸,而当我们的头寸在出现亏损,达到我们设定的限度的时候我们会对冲我们的头寸以图保护我们的资本金。实际上前一情况交易者采取的是亡命徒策略,而后一情况,交易者采取的是胆小鬼策略。实际上更本质一点,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在和我们的对手进行碰撞,账户资金的盈亏也在和我们自己设定的资金底线在博弈,当我们的实际盈亏在我们账户底线之上时我们持仓采取的是亡命徒策略,而当我们平仓离场的时候则是采取了胆小鬼策略。交易价格给我们的感受和两个青年在开车相互碰撞的不断靠近过程中的感受是一致的。如果直接的说持仓就是亡命徒策略,而平仓离场则是胆小鬼策略实现,可能会有些偏差,偏差的地方是我们在持仓和平仓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是不是为了战胜一切、不顾后果、充满勇气、但是同时又是理智的亡命徒和为了保护生命而理智离场的胆小鬼,胆小鬼不是非理性的,是理性的。非理性的胆小鬼不是胆小鬼,那是被对手屠戮以后充满恐惧的残兵败将,已经不是胆小鬼了而是失败者,因为他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情绪也受到了严重打击。 分析了胆小鬼策略和亡命徒策略在现货市场的对应情况以后,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在怎么获得胜利的基础上来思考,这才是关键,每一个策略和每一次行动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取得成功。 假设胆小鬼游戏中的A和B是理性人(这可能有点讽刺意味),对他们来说收益取值大致是这样的:最大收益是自己勇往直前,逼迫对手让路;可是如果对手坚持到底,自己就要让路,因为丢脸总比丢命要好。所以他们的选择会是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认为对方勇往直前,那么他就会选择退避让路;如果他判断对方选择退避让路,那么他更愿意勇往直前。B的想法同样如此。因此该博弈有两个理性解: 勇往直前,B退避让路; 勇往直前,A退避让路。 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一方前进,另一方后退。但关键是谁进,谁退?一个博弈如果有唯一的纳什均衡,那么这个博弈是可以预测的,即这个纳什均衡点就是事先唯一的博弈结果。但是如果博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点,则无法预测出一个结果。 无论对局内参与者还是局外分析者来说,有两个纳什均衡点的博弈是另人苦恼的:我们既不能预测谁胜谁负,也不能制定出什么必胜策略。但是有一点还是清楚的:这两个少年都极力声称勇往直前来威胁对方,而希望对方受到恐吓后退避让路。 如果你想赢得这个游戏,你该怎么做?